ncdc logo title
大气污染防治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 2018-03-09 16:48

1.如何区分雾与霾?

   首先,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不是污染物,当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时,气象学便称其为雾。而霾主要由包含PM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具体来说,雾和霾存在四方面不同:

   一、能见度不同,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就是雾,小于10000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是霾。

   二、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而霾小于80%。

   三、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四、颜色不同。雾是乳白色、青白色,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这样判断,如果天空有忽明忽暗的感觉,那就是雾;如果一路上都是暗的,那就是霾。

2.雾霾天气的成因?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不少地区频繁出现,尤其是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雾霾天气几乎成为常态。那么,雾霾天气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目前,对雾霾的来源与构成,大部分研究认为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但具体研究数据分歧较大。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数据显示,49%的PM2.5来自燃煤,16%来自于机动车燃油。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化石燃料(包括煤和汽油)燃烧占到PM2.5来源的60%-70%,其他还包括工业与建筑扬尘、居民生活燃料等。

   但归结到一点,雾霾是内外因素叠加,量变引起质变的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污染物的超负荷排放,当出现外因也就是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了雾霾现象。

3.什么是 PM2.5?

   PM2.5,中文名称叫“细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形象地说,PM2.5直径大小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科学研究表明,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

   据了解, PM2.5来源广泛、成因复杂,主要为人为排放,包括燃煤、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都会为增加PM2.5做“贡献”,一些排放出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PM2.5。PM2.5还有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等。

   PM2.5虽然个头小但危害大。它易附带重金属、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气管、支气管,甚至进入肺泡中,对人体健康影响大。

4.如何看懂PM2.5数据?

   当前,随着微信微博新媒体的出现,人们了解空气质量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各种空气质量软件也是五花八门。但最靠谱的做法还是登陆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实时信息发布平台。打开该平台页面后,我们就可以看到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以及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实时数据。与之相应的是以绿、黄、橙、红、紫和褐6种不同的颜色形象地标记出6种不同的环境空气质量类别,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不过专家特别提醒,PM2.5数值的大小不能与危害程度直接划等号。有时候虽然PM2.5数值小,但由于其中可能含有汞、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反而对人体危害更大。也就说,真正影响空气质量好坏的关键还是要看PM2.5背后的成分有哪些。

5.PM2.5监测数据靠谱吗?

   与传统的人工监测相比,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能实现全天候、连续自动化运作。现在我们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都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同时自动上传给各级环保监测部门。并且,监测站点外和室内都有监控摄像头,国家、省、市环保部门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中间不经过人工操作,因此其监测出的数据值得信赖,更不会出现瞒报和虚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