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1991-2000年南小河沟流域径流场观测数据,主要是对坡地水土流失规律和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观测要素有产生径流的次降雨量、次径流量、次泥沙量、土壤含水量、被覆度。次降雨量观测用该站点设的专用雨量站或借用临近雨量站的SM1型雨量器或自计雨量计进行雨量摘录;径流、泥沙采用径流桶(池)人工观测;土壤含水率采用人工取土烘干法观测;被覆度采用人工目测。
采集时间 | 1991/01/01 - 2000/12/31 |
---|---|
采集地点 |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小河沟流域 |
海拔 | 1043.0m - 1050.0m |
数据量 | 260.5 KiB |
数据格式 | Excel表格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次 |
坐标系 |
人工观测
(1)次径流量:1)径流池:产流结束后直接量水,根据水位—容积曲线推求径流总量。2)分流桶:用分水系数和分水量推求径流总量。总径流量(m³)=一级分流桶径流量(m³)+二级分流桶径流量(m³)×一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桶径流量(m³)×一级分流孔数×二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孔数 (2)次泥沙量:1)径流池:降水结束、径流终止后立即观测。将集流槽中泥、水扫入径流池(桶)中搅拌均匀,取柱状水样2~3个(总量在1000~3000ml),以混合后的500ml水样作为标准样。含沙量采用置换法(比重瓶法)测定。2)分流桶:分别取样,计算如下:泥沙总量(kg)=一级分流桶径流量(m³)×含沙量(g/l)+二级分流桶径流量(m³)×含沙量(g/l)×一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桶径流量(m³)×含沙量(g/l)×一级分流孔数×二级分流孔数×……×n级分流孔数
观测数据整编录入过程中经过四级人工校核,分别是制表、初校、复校、审核,以确保数据质量。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1径流场基本情况表(林地、天然荒坡).xls | 30.0 KiB |
2 | 2径流场逐次径流泥沙测验成果表.xls | 80.0 KiB |
3 | 3径流场土壤含水率.xls | 150.5 KiB |
4 | _ncdc_meta_.json | 4.7 KiB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1 | 2025/08/13 17:39 | 覃* |
科研项目需要当地的观测数据,用于建立模型、解析流域水土流失规律。
|
2 | 2025/05/29 18:54 | 王*沣 |
分析不同因素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发植被—土壤侵蚀动力学模型,用于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完成项目任务。
|
3 | 2024/11/05 06:09 | 袁* |
用于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人地协调的黄土重大工程灾变防控研究”(No.41790445)的研究工作
|
4 | 2024/07/02 00:03 | 张*堃 |
因团队项目研究需要,需利用该数据集对资源环境模型进行验证
|
5 | 2024/06/27 16:51 | 朱*超 |
论文题目:中国土壤可蚀性因子空间分布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用于校正土壤可蚀性K值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导师姓名:朱绪超
|
6 | 2024/06/26 03:57 | 王* |
因项目需要,用于测试大数据时空信息服务,需要申请相关冰川、动土数据,请核准。
|
7 | 2024/06/12 19:00 | 李*亮 |
用于黄土坡面机器学习模型构建 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区域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并探索不同机器学习理论基础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应用程度
|
8 | 2024/06/12 18:26 | Jia*****ang |
论文题目:基于Insar监测南小河沟流域土壤侵蚀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验证数据
论文类型:研究性论文
导师姓名:何海龙
|
9 | 2024/05/12 01:15 | 赵*企 |
用于探究植被变化对黄土高原水沙关系的影响
|
10 | 2023/10/12 21:42 | 宋*玉 |
收集区域基础数据资料,用于区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研究,辨析产流机制在黄土高原可能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及趋势性。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