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塔里木河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SYM85(FAO85分类)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DRAINAGE(19.5); 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 T_SILT: Real (淤泥含量); T_CLAY:Real (粘土含量); T_USDA_TEX: Real (USDA土壤质地分类); T_REF_BULK: Real (土壤容重); T_OC: Real (有机碳含量); T_PH_H2O:Real (酸碱度) T_CEC_CLAY:Real (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CEC_SOIL: Real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BS:Real (基本饱和度); T_TEB: Real (交换性盐基); T_CACO3: Real (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T_CASO4: Real (硫酸盐含量); T_ESP: Real (可交换钠盐); T_ECE: Real (电导率)。其中以T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上层土壤属性(0-30cm),以S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下层土壤属性(30-100cm)(FAO 2009)。
采集时间 | 2009/01/01 - 2009/12/31 |
---|---|
采集地点 |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
数据量 | 1.6 MB |
数据格式 | 栅格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1000.0m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proj=longlat +datum=WGS84 +no_defs |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
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
数据集通过严格的人工审核控制质量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1 | 塔里木河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文档.rar | 554.0 kB |
2 | Tarim_HWSD.rar | 269.7 kB |
# | 时间 | 姓名 | 单位 | 用途 |
1 | 2020/12/19 00:21 | 杜菲 |
新疆大学
|
论文题目: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类型(硕士论文)
|
2 | 2020/12/04 19:05 | 陈梦瑶 |
中南大学
|
本人当前为研究生,有个相关课题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希望能用此数据集作为输入数据,作为研究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的数据集
|
3 | 2020/11/02 22:21 | 陈阳 |
成都理工大学
|
基于改数据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撰写学术论文
|
4 | 2020/08/21 22:40 | 艾萨迪拉 |
新疆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由于项目和写论文的需求,需要下载有关塔里木河流域的历年数据资料,希望能够被批准下载,谢谢!
|
5 | 2020/08/21 20:26 | 郝兴明 |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项目研究工作需要使用改资料作为辅助支撑数据
|
6 | 2020/07/07 03:42 | 王远弘 |
新疆大学
|
项目中需要使用陆面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但是模型自带的地表数据集满足不了研究需求,故申请该土壤质地数据。
|
7 | 2020/06/05 19:46 | 陈娴 |
华中科技大学
|
学习双评价,根据技术指南,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部分包含的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需要使用该数据,因此提出申请。
|
8 | 2020/06/01 04:00 | 陈国祥 |
陕西师范大学
|
拟开展塔里木盆地野外考察,需参考此数据。
|
9 | 2020/05/26 22:56 | 宋奇 |
塔里木大学
|
论文题目:近三十年阿拉尔垦区耕地变化及驱动力
论文摘要:阿拉尔垦区地理位置特殊、耕地功能重要,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其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0年-2019年间7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及大量统计数据,借助遥感技术,对比不同分类方法,选用SVM与分类后处理结合算法解译7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从各期不同地类所占总面积比例、动态变化率、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十年垦区耕地所占比例持续增加,从1990年的5.57%增加到2019年的22.96%。其中1990年-1994年耕地增长速率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4.95%;1994年-2000年耕地增长速率减缓,耕地转入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2000年-2006年耕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开始出现大面积耕地转出现象,主要转出成为塔里木河沿岸的林草地和园地;2006年-2010年在西北部大量由盐碱地和其他转化成为耕地;2010年-2019年垦区耕地稳定增长。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发展、降水量和气温增加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
10 | 2020/05/23 03:20 | 严艳梓 |
隆德大学
|
我刚博士毕业,即将与北京大学朴世龙教授、以及瑞典隆德大学生态系合作进行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将围绕中国主要河流的溶解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机制研究。河流溶解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很大程度上与陆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因此,我想借助该数据集包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将其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模型输入数据或将其用来验证研究模型的输出结果。还望能够批准!谢谢!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2020 备案号:陇ICP备05000491号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2:0931-4967592, 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