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00万中国土壤图(Shi et al., 2004)和8595个土壤剖面。我们采用了多边形连接法将土壤剖面和土壤图斑连接起来得到了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图。连接时考虑到了剖面与图斑间的距离、土壤剖面个数和土壤分类信息。 数据特征
投影:GCS_Krasovsky_1940
覆盖范围:中国
分辨率:0.00833 度(约一公里)
数据格式:FLT, TIFF
取值范围:0%-100%
文件说明
浮点栅格文件包括:
sand1.flt, clay1.flt –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flt, clay2.flt –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psd.hdr – 头文件:
ncols – 列数
nrows – 行数
xllcorner – 左下角纬度
yllcorner – 左下角经度
cellsize – 单元格大小
NODATA_value – 空值
byteorder - LSBFIRST, Least Significant Bit First
TIFF 栅格文件包括:
sand1.tif, clay1.tif -表层(0-30cm) 砂粒、粘粒含量。
sand2.tif, clay2.tif -底层(30-100cm) 砂粒、粘粒含量。
采集时间 | 2010/01/01 - 2010/12/31 |
---|---|
采集地点 | 中国 |
数据量 | 117.2 MB |
数据格式 | 栅格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GCS_Krasovsky_1940 |
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100万中国土壤图(Shi et al., 2004)和8595个土壤剖面
数字矢量化
数据质量良好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2008DFA22180 |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未知 |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 |
2 | GYHY201206013 | 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项目:气候序列均一化方法及适用性研究 | 其他 |
3 | 4087506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区域陆面模型强迫场生成方法研究及其数据集建设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 41205037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用于陆面模拟的中国土壤水力参数集的建立 | 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
5 | GYHY200706025 | 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陆地表面过程模型及其参数化方案研究 | 其他 |
6 | 40225013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大气动力学 | 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1 | 中国土壤特征数据集.pdf | 640.3 kB |
2 | 中国土壤特征数据集.rar | 57.9 MB |
# | 时间 | 姓名 | 单位 | 用途 |
1 | 2021/02/19 01:57 | 许紫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本课题的目的是利用GIS技术处理空间数据、海量地理数据的优势,构建生产建设项目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分散数据的集成共享以及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查询,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查询服务。
|
2 | 2021/02/16 20:44 | 张晓鹏 |
重庆大学
|
申请的数据主要用于项目申请,是研究区中概论的基本数据
|
3 | 2021/02/05 05:45 | 张铁钢 |
中国水科院
|
内蒙古十大孔兑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
4 | 2021/02/04 02:12 | 聂超甲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准备申请火麻遥感监测相关项目,提前查看验证火麻生长环境与土壤特征相关性
|
5 | 2021/02/02 06:25 | 孙晓红 |
北京大学
|
论文题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地表过程的影响
论文摘要:还未写,准备数据阶段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
6 | 2021/01/28 23:25 | 王艺伟 |
河北地质大学
|
论文题目:山前平原区县域国土空间“双评价”分析--以深泽县为例
论文摘要:
论文类型:学士论文
|
7 | 2021/01/28 02:15 | yangning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科学研究,主要用于研究横断山区泥石流、滑坡等山地自然灾害等产生机理
|
8 | 2021/01/27 19:30 | 陈紫微 |
天津大学
|
申请该数据用于考察植树造林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运用INCA-P模型,模型需要该数据,特此申请
|
9 | 2021/01/26 18:27 | 李娅梅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论文题目: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巴公路泥石流风险评估
论文摘要:中巴经济走廊穿越青藏高原西缘,通过世界最年轻的三大山系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和兴都库什的交汇区,是世界自然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区域。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中巴经济走廊地区的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地震活动极为强烈、地壳抬升极为迅速、地势高差非常显著。陡峻的地形条件为地表过程与灾害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受地壳内营力和地表外营力的共同作用,该区域泥石流频发,成为造成中巴公路损毁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本文以中巴公路喀什-红其拉甫段为主要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道路泥石流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道路泥石流危险性、易损性的研究方法,归纳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路段、道路全线2种尺度的中巴经济走廊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分析,并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泥石流风险。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巴公路既有线路改造、整治和待建线路的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对山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新建道路工程和其它线性工程的避灾减灾选线、工程减灾设计、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类型:博士论文
|
10 | 2021/01/26 09:28 | 丁小燕 |
四川师范大学
|
论文题目:
论文摘要:
论文类型:硕士论文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2020 备案号:陇ICP备05000491号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2:0931-4967592, 0931-4967596